查干湖鱼群种类丰富,68种鱼浑身上下都是宝。不仅能打造“全鱼宴”,还能成为艺术创作的原材料。鱼拓画、鱼皮画等都是鱼为原料的艺术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拓画起源于宋代,是渔文化的延伸。古时没有相机等能够成像留影的产品,捕鱼人如果逮到一条稀奇罕见的鱼,想要保留其图像,便通过传统的拓印手法留影。后来,文人墨客将鱼拓与绘画、书法等艺术融合。从神似的水墨鱼拓到栩栩如生的颜料拓画,已经经历了一千多年。

鱼拓画制作主要以鲜鱼为模板,用墨汁、丙烯颜料、国画笔将颜色分层次涂抹鱼体上色。上色之后,将专用拓纸附于鱼体,通过按压将颜料附着在拓纸上,停留数分钟后再将拓纸揭起,再用丙烯颜料将鱼眼描画勾勒。之后配上书法、诗句点缀。

剪切、镂刻、缝绣……在手工艺人的巧手下,一张张看似普通的鱼皮,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画作。鱼皮画从选材到成画均为纯手工制作,立体缝绣和平面镂刻是两大基础技艺。针法整齐密集,是作品流畅性的体现,而以毫米为单位的精准镂刻,又是鱼皮画富有灵动性的关键。

鱼皮画与查干湖渔猎文化中自然和谐的理念不谋而合。马拉绞盘、冰下行网、冰湖腾鱼这些生动的查干湖冬捕画面,也在鱼皮画中得到艺术性的呈现。

近年来,查干湖鱼皮制作技艺在传承渔猎文化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创作主题,符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如今,掌握这项技艺的人已超过两百人。他们的作品,也在不断通过公益研学、展会推介等形式,走向国内外。(张旭成 卢正桥)

编辑:刘雨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