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3月21日消息(记者张学龙)看着朋友圈里的长春好友兴奋地用“最后一滑”结束雪季,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王祥有点小遗憾:这个雪季一次也没去上。

因为在雪季刚开始的时候,作为医院的年轻骨干,王祥就和创伤骨科刘明曦,放射线科陈新、胃肠外科陈岩、儿科王伟医生组成的吉大一院第二批援青医疗队赶赴了距离长春3595公里以外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杂多县,开展为期半年的“柔性”帮扶工作。

援青帮扶团队(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杂多县地处唐古拉山北麓,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杂多县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全年气候寒冷,无四季之分,缺氧严重。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骨伤、肺炎、高血压、心衰患者较多。而杂多县人民医院作为全县唯一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疗水平滞后,难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就医需求。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号召,充分发挥大型综合性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助力偏远地区医疗事业发展,2024年3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决定选派首批援青帮扶团队,从2024年6月29日开展为期半年的“柔性”帮扶工作。

半年过去,曾经备受冷落的杂多县医院,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当地群众前来就医。

杂多医院(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在2024年年底前,鉴于帮扶起到的良好效果还需巩固,2024年12月底,吉大一院继续派出创伤骨科、心血管内科、胃结直肠外科、儿科、放射线科专家赴杂多县对口帮扶。

王祥和刘明曦、陈新、陈岩、王伟等医生就这样带着吕国悦书记、刘彬院长的嘱托,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医务部副主任、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队长亓玉伟的带领下开赴杂多,在克服了高原乏氧带来的身体不适后,迅速调整工作状态,为当地的患者送去了最及时、最专业的医疗服务,开始了为期半年的帮扶工作。

王祥医生与一同前来支援的“战友们”,迅速与当地内科团队打成一片,全身心地投入到多例重症患者的系统诊疗工作中。朋友圈里的那点小遗憾迅速被繁忙的工作丢到脑后。

投入工作中的王祥医生(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在面对患有严重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症肺炎和多脏衰等复杂病症的患者时,王祥医生凭借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以及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磨砺出的敏锐洞察力,仔细研判每一位患者的病情,精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王祥在研判病情(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他的专业与负责,不仅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更赢得了同事们的钦佩以及患者的信赖,成为大家心中的“定海神针”。

在日常工作推进过程中,王祥医生敏锐地察觉到杂多县医院在重症救治体系上的短板——医院尚未设立ICU科室。这就意味着,一旦遇到危重症患者,只能转诊至数百公里之外的上级医院。转诊途中,患者不仅要忍受长途颠簸,还要面临盘山公路带来的诸多风险,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救治的难度与不确定性。王祥医生的这一发现,与医院领导班子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在多方的共同协作与努力下,从筹备规划、人员培训到设备引进,每一个环节都稳步推进。如今,ICU科室已正式投入使用,顺利开始收治危重症患者,为当地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生们在研判病情(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与此同时,杂多县医院正处于胸痛中心的筹建关键期。作为心血管专科领域的专业医生,王祥医生充分发挥自身专长,积极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出谋划策。他主动协调急诊、检验以及放射线等多个科室,重新梳理并规范胸痛患者的诊治流程。从患者入院的第一时间起,就确保各个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极大地保证了胸痛患者就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让胸痛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最恰当的治疗。

在王祥医生的不懈努力下,杂多县医院内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为了切实提升当地医生的疾病诊治水平,王祥医生采取了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的教学方式。一方面,他定期开展专题授课,精心准备课件,深入浅出地讲解内科领域的临床要点与前沿知识;同时,组织急救演练,模拟各种紧急情况,让医生们在实战中锻炼应急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王祥医生坚持每日查房,在实际病例中为年轻医生们答疑解惑,将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坚定地落实“帮—传—带”的教学理念。此外,他还建立了疑难病例会诊制度,针对复杂病例组织多学科讨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开拓诊治思路,提升医生们的整体思维能力。

在激励机制方面,王祥医生也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智慧。他与科室医生深入沟通后发现,以往“大锅饭”式的薪酬分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于是,他积极与医院协商,推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落实疾病专业化分组。改革后,医生们的付出与回报更加匹配,真正实现了劳有所依、劳有所得。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科室的整体活力得到显著提升。

在王祥医生的不懈努力下,杂多县医院内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内科门诊患者数量大幅增长,病房床位利用率跃居全院首位,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为当地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创伤骨科的刘明曦医生,无疑是坚守在医疗一线的璀璨之星。一个凛冬的夜晚,送来一位因肘关节脱位而疼得撕心裂肺、哭闹不止的患儿,其父母在一旁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满脸焦虑。刘明曦医生迅速就位,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与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双手稳健地为患儿实施手法复位。整个过程一气呵成,短短几分钟,奇迹发生了,原本因疼痛而抗拒的孩子,手臂已能自如活动。患儿父母先是震惊地愣在原地,随后眼眶泛红,激动地向刘医生鞠躬致谢。

刘明曦医生作为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援青医疗队队长,工作之初,就与队员们不断思考和探讨,如何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援青工作做出新高度。援青以来,他立足自身专业优势,在杂多县医疗史上书写了多个“第一”。

刘明曦医生在研判病情(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他成功完成首例小儿长管状骨骨折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术,为小儿骨折治疗开辟了新路径;还完成首例成人胫骨骨折mipo接骨板固定术,极大提升了成人胫骨骨折的治疗效果。

秉持“授人以渔”的理念,刘医生甘当幕后“引路人”。在手术带教时,他始终遵循“手离眼不离”原则,虽不直接操作,但目光紧紧跟随年轻医生的每一个动作,适时给予精准指导,耐心将技术与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

为推动先进康复理念落地生根,刘医生积极奔走,牵头筹建创伤骨科“加速康复外科”病房。从病房布局规划到康复流程设计,他都亲力亲为,力求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康复服务。

“授人以渔”(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心系“脊柱侧弯”患者群体,刘医生在张君华副书记的统筹安排下联合乡镇卫生院,不辞辛劳,对全县展开地毯式脊柱侧弯患者筛查。为让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他积极联络社会力量,携手海鹰基金会,为筛查出的脊柱侧弯患者带来免费救治的曙光,帮助他们挺直脊梁,重焕新生。

在放射线科,陈新医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每天清晨上班伊始,他便雷打不动地带领当值医生,对前一日夜班接收的所有患者进行全面复核,细致入微地查缺补漏,确保患者的病情无一遗漏。

陈新每天清晨上班雷打不动地带领当值医生进行复核(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到了夜晚,医院时常会遇到疑难患者,陈新医生主动承担起会诊重任,将患者的影像资料发给自己进行深入分析。许多时候,即便是凌晨1点,睡梦中的他也会被紧急叫醒,迅速投入到会诊工作中,凭借专业知识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关键指导。

鉴于医院对急诊工作高度重视,但急诊影像诊断经验相对匮乏的现状,陈新医生积极行动。他精心整理出近1000多幅急腹症影像图片,并以此为基础,组织开展了全院范围内的《常见急腹症影像表现》专题讲座。在讲座中,他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有效提升了全院医护人员在急腹症影像诊断方面的专业水平,为优化急诊救治能力贡献了重要力量。

陈新医生会诊中(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胃肠外科的陈岩医生同样不辞辛劳,在普外科危重病人救治方面,陈岩医生展现出高超医术。面对肠坏死合并休克的重症患者,他迅速开展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精心规划重症支持方案与营养治疗计划。经过悉心照料,患者身体逐步恢复,最终转危为安,恢复良好。

在新技术拓展上,陈岩医生积极作为,大力开展微创治疗的新技术项目—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该技术的引入,填补了杂多县医院在此领域的空白,为疝气患者带来了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新选择。

新技术拓展上大展拳脚的陈岩医生(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此外,依托医院新开展的胃镜等内镜技术,陈岩医生进一步深挖医疗资源潜力。他借助内镜技术,深入筛查胃肠道肿瘤等占位性病变,为胃肠道疾病的早期发现提供有力支持。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肿瘤的外科治疗工作,为当地肿瘤患者的救治开辟了新路径。

儿科王伟医生凭借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已经成功救治多名肺炎、惊厥、胃肠炎重度脱水等急危重症患者。近日收治一名因呕吐、腹泻而精神不振入院的两岁男孩,患儿精神状态较差,意识模糊,呈中度脱水状态,考虑存在重症感染,不及时治疗很可能休克,王伟医生立即予以吸氧,补液,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完善相关检查,并且耐心地向焦急的患儿家属讲解病情。随着药物的及时应用,患儿状态渐渐好转。

耐心向患儿家属讲解病情的王伟医生(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第二天王伟医生查房时,患儿头部CT结果回报未见明显异常,心肌酶CK-MB明显升高,考虑存在心肌损伤,予以加用营养心肌药物治疗,患儿目前感染严重,虽然病情有所好转,但仍不能掉以轻心,嘱医护人员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生命体征、指导值班医师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经过组团式帮扶,王伟医生通过教学查房、手把手带教等方式,使当地医生的临床技能有了明显提升,使一些危重患儿得到及时救治。

研判病情的王伟医生(央广网发 吉大一院供图)

目前在杂多县委县政府及县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杂多县人民医院儿科目前开设独立儿科门诊,建立了杂多县首个儿科住院部,开展新生儿日间病房,配备有先进的婴儿恒温箱、LED蓝光照射灯、光纤蓝光毯、经皮黄疸测定仪及脉氧监测仪,保障了县域内新生儿的健康,促进了医院的持续发展。

援青队伍的辛勤付出和卓越表现得到了赵邦彩书记为首的杂多县党政领导班子以及医院桑周达杰书记和王静院长的高度关注和亲切慰问。领导们对吉大一院人“缺氧不缺精神”的工作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白衣天使们,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在海拔4200米的高山之巅,为杂多县人民医院进行“柔性”帮扶,为当地群众续写着生命守护的篇章。

编辑:张学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