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义务守边50余年,累计巡防10余万公里。

他,从韶华到白头,从村民到义警,用实际行动将护边员的初心与忠诚铭刻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他,就是宋培跃,1949年11月出生,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集安大队麻线边境派出所护边员、义警。

逐梦——50余年如一日,义务护边践初心

18岁时,宋培跃因是家中独子不能如愿报名参军,但心中那团“卫国戍边”的火却从未熄灭。发现有渔船冲入界江,他第一时间报告,多次配合派出所挽救渔船;发现边境铁丝网被落石砸坏,他便拿出随身携带的钳子进行修补。露天的瞭望台上,有他不时守望的身影;寂寥的边境线上,有他举步蹚出的雪壑……

一天天、一步步,宋培跃的脚步在25.4公里的边境线巡回反复,早已记不清走了多长路、做了多少事。有人问他:“巡逻是警察的事,你天天跟着忙活,图啥啊?”他说:“我家就住在边境上,守好边境就是护好家。我虽然没能穿上军装,但护边绝不含糊、巡防绝不怠慢。”

圆梦——不言苦不叫累,辅助警务显担当

多年的坚守,终于在2020年6月迎来了契机:吉林省边境地区首个“义警工作站”落户集安市下活龙村。经考核,身体硬朗、精神矍铄的宋培跃光荣地成为一名义警。

走在巡边路上,让他不由想起18岁时梦里穿军装的样子。“从军是少年时的梦想,护边是一生的追求。如今穿上警服,既是圆梦,更是职责。”

回望护边路,宋培跃的眼神坚定、干劲充足。每日巡边护边、化解矛盾、普法宣传……风里来、雨里去,他不言苦、不叫累,哪怕面对危险也毫不退缩。

2023年6月,下活龙村连降暴雨。宋培跃冒着大雨沿线察看边境线,返程时发生山体滑坡。一块巨大山体与他擦肩而过,10余米铁丝网被瞬间击破。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进出村子唯一的道路被山石堵得严严实实。宋培跃立即向派出所报告,配合多个部门疏通道路。经过数个小时紧急抢险,路面终于打开一个缺口。

这只是宋培跃护边工作的一个缩影。他协助派出所制止违规放飞无人机、劝返违规拍照游客和违规下江作业人员50多人次,提供案件线索10余条,有效将问题化解在萌芽。同时,他主动参加当地“麻线帮帮团”公益志愿组织,为村民们普法宣传、送医送药,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服务一方热土、守护一方百姓。

筑梦——知民情解民意,土言法语传乡音

在宋培跃的炕头上,时常堆放着民法典、陆地国界法等书籍和宣传小册子。工作之余,他将自己对大政方针、法律法规的理解和村里人村里事联系起来,化作土言法语讲给村民们听,累计调解邻里纠纷近百次。

“老宋讲的我们都能听懂,都是身边事,很多都能和国家政策法规对应上。没事和他唠唠,可长知识哩。”下活龙村村民衣红刚说。

“在我们这条边境线上,有王铁映这样的中国好人,还有孙秀峰等多个吉林好人和通化好人,他们都是身边的榜样。我就想像他们一样,力所能及为守护边境和辖区百姓做些事。”宋培跃朴实地说。

巡边有韧劲、学习有钻劲、普法有巧劲、工作有长劲。在做好义警工作的同时,宋培跃也是村里的“大忙人”,全村50户、110余名乡亲的急难愁盼,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只要能帮乡亲们,再苦再累,他都乐在其中。2023年,宋培跃因工作突出被正式列入护边员序列并享受国家补贴;同年6月,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第四季度,他被评为“通化好人”。

无论是村民、志愿者,还是义警、护边员,“守护边境就是守护家园”的初心就是宋培跃为之奋斗的人生。如今,宋培跃依然每天做着守边护边的“小事”,默默地为祖国为边境为家乡贡献全部力量……

编辑:刘雨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