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12月22日消息(记者郭东隅)“我这现在有7头母牛处在空怀期,每头牛平均每天要花费20多元。”在吉林省德惠市大青咀镇茨梅林子的启航家庭农场,负责人张雷对记者说,“如果实在拿不到补贴,这牛我也不打算继续养了,就只能贱卖了。”

张雷说的“补贴”,是指吉林省于2021年实施的“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在项目实施方案中明确,“对所有从国外引进母牛、种公牛的养殖企业包括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牧场;所有从省外引进50头以上母牛的养殖企业包括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牧场及养殖场(户)实施肉牛引进补贴。”

张雷饲养的安格斯母牛(央广网发 曲亮 摄)

2021年9月,张雷听说长春城开农投畜牧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城开农投)将开展“放母收犊”业务:把母牛放到大的养殖户或者农户手中饲养,定期收回牛犊,统一育肥屠宰。此外,城开农投还将为养殖户提供配种、饲养技术、防疫技术、协调贷款、协调母牛投保、协调监管公司监管等服务。“最让我们养殖户动心的,是他们说进口牛补贴回头会给到我们养殖户,以我买的安格斯为例,每头牛能拿3000元补贴。”购牛可以贷款,养牛有技术指导,牛病、死有保险,小牛长够体重企业就会回收,怎么算这都是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宣讲会之后,张雷与城开农投签订了合同,以22800元/头的价格进购了200头带犊母牛。

但是,张雷所说的关于进口牛补贴的约定,并未体现在合同上。

德惠市启航家庭农场(央广网发 曲亮 摄)

2021年12月9日,8台大货车拉着200头进口安格斯带犊母牛浩浩荡荡地开进张雷的家庭农场。张雷此前没养过牛,为此,他翻修棚舍、请了4名饲养工人和一名驻场兽医。“我前前后后投入了460万在牛棚里。”那个春节,张雷没回家过年,“过年正赶上一头母牛早产,生下来的小牛犊特别弱,我搂着在炕上睡觉,半夜起来用奶瓶喂奶。”

2022年2月,张雷咨询城开农投的业务人员询问补贴事宜,如果一切顺利,他可以申领60万元补贴。张雷说,对方给了他所有引种相关的手续,他按要求提报,但是,申请很快被驳了回来。

“德惠市畜牧局反馈说,我们这个补贴已经被城开农投统一申领了,我们无权重复申领。”张雷很疑惑,继续询问城开农投相关的对接人。“城开农投就说让我们找畜牧局申请,说他们申请的只是他们的,和我们无关。”

与张雷有相似情况的还有德惠市的罗久杨、双阳的谭世波、九台的蔡碧莹等8名养殖户。罗久杨从2019年开始养牛,之前自己通过引种企业进口的肉牛,均享受到了补贴。“这次城开农投承诺也给我们补贴,还回收牛犊,比自己买省心一些,所以我们才参与进来。”罗久杨说。“我还是托人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如果不是承诺给我们补贴,我不可能参与。”谭世波说。

谭世波引进的200头带犊母牛(央广网发 曲亮 摄)

此后的几个月里,张雷几人一直奔波于农场与城开农投,但始终没有找到解决办法。2022年5、6月,张雷的200头母牛陆续生下小牛犊。第一批55头小牛长到合同约定的180公斤之后,城开农投来人回收,张雷收到了72.05万回购款。张雷说,直到9月,城开农投才来给母牛第一次配种,之前的3个多月里,母牛一直处于空怀期。“我们通知他们来配种,他们说技术人员有限,迟迟不来,一拖再拖,直到9月份才配上。”

进口肉牛补贴究竟应该给谁?近日,记者咨询了长春市畜牧局畜牧处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说,按照规定,此项补贴是专项发放给从国外引进母牛、种公牛的养殖企业包括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牧场以及所有从省外引进50头以上母牛的养殖企业包括合作经济组织、家庭牧场及养殖场(户)。以城开农投“放母回犊”项目为例,城开农投为引进主体,应享受补贴政策,而养殖户从城开农投购牛,已属国内流通,不再享受进口补贴。

《关于印发吉林省做大做强肉牛产业十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央广网发 吉林省人民政府网站截图)

那么,城开农投是否存在张雷等人所说,“口头承诺进口牛补贴”,在后续饲养扶持上,是否存在“技术支持不及时”等问题?12月21日,记者致电了长春城开农投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忠宽。王忠宽说,企业已经了解了张雷等人的情况,并对此事内部调查,并未有员工承诺过养殖户补贴发放到户。

“我们的业务人员在宣讲的时候,我们反复提醒,不能夸大宣传,所以绝对没有承诺发放补贴给养殖户的这样的话术。因为这个补贴的发放主体并不是我们,我们无权说发给谁。”王忠宽说,至于养殖户反映的“后续技术服务支持不及时”的问题,受疫情等客观影响,确实存在,所以企业已经想办法弥补养殖户。“我们合同里说明的,安格斯小牛养到6个月,或者体重达到180公斤回收,为了减轻养殖户负担,有的小牛还不到体重我们也收回来了。”

编辑:王永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