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俄大型猫科动物跨境自然保护地合作交流活动在珲春举行。中俄双方代表围绕跨境生态保护合作展开深入交流,积极开展自然保护地和濒危野生动物保护全方位合作。会议的召开也标志着中俄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
会议成立了混合委员会,旨在进一步整合两国在虎豹跨境保护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更高效的合作机制。混合委员会由中国国家林草局国际合作司、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以及俄罗斯自然保护等部门组成,将建立定期会晤、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
会上,中国国家林草局相关领导指出,未来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持续加强跨境虎豹种群及其栖息地的联合监测,共享监测数据,为科学保护提供数据支撑;推进跨境生态廊道建设,保障虎豹自由迁徙;加强联合执法,严厉打击跨境盗猎等违法行为;深化科研合作,共同开展虎豹保护相关课题研究;开展广泛的公众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两国边境地区民众的保护意识。俄罗斯代表表示,俄方将全力支持混委会的工作,积极落实各项合作内容,共同守护好虎豹家园。
会后,中俄双方代表实地考察了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自然科普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平台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老爷岭生态体验线路。在红外相机实时画面中,一只健硕的成年东北虎悠然地穿过跨境通道,成为两国合作最生动的注脚。
多年来,中俄两国在东北虎豹保护工作中成果显著。中国通过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区和基层保护站网络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全面保护天然林,不断改善野生动物的栖息条件,促进了虎豹等野生动物繁衍生息。同时,开展东北虎豹资源调查,实施《中国野生虎恢复计划》,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并运用现代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研发“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实现对野生动物、人类活动和栖息地的实时监测,有效推动国家公园管理实现精准化、智能化。俄罗斯则在反盗猎执法、栖息地保护等方面积极作为,境内东北虎豹种群数量也呈稳定增长趋势。
今后,中俄双方将建立定期会晤、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不仅为东北虎豹的存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更以“大国合作”方式为全球濒危物种保护树立标杆。(肇家星)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