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白县立足自身特色文化资源优势,深挖鸭绿江木帮文化等非遗文化的历史底蕴,以“非遗+活动”“非遗+景区”“非遗+历史”等方式让非遗文化活化起来,也让长白县域非遗文化以日益丰富多彩、愈加灵动鲜活的形象, 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诗意日常”。

“非遗+活动” 让鸭绿江木帮文化传承更有活力。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是长白山区重要的民俗节日“木把节”,4月13日,长白县组织举办“非遗活化传薪火 文旅融合谱新篇”长白县鸭绿江木帮文化主题活动,将市级非遗长白山区木把文化以更为有趣的“打开方式”呈现在市民眼前。

活动当天,长白下起了鹅毛大雪。“我参加过很多次木把节,因为气候和季节的原因常遇到降雨天气,在这么大的雪里过节是头一次!这真是祥瑞之兆啊!”鸭绿江木帮文化传承人说道。木把节敬山祈福活动在长白森林经营局横山林场农业排管护站院内举行,场面恢弘,气势震撼。“敬山喽…敬山喽…”的呐喊冲破云霄,列队执幡向“老把头”敬献供品,迎着漫天飘落的大雪,传承人们庄重地敬畏山神、激昂地喊着号子、激情地跳起《木把舞》、热情地表演情景剧《山魂》,这些仪式表达的是新时代林业人保护森林生态资源、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传递的是“化己为木,荫及后人”的新林业精神。“今天来长白看到这盛大隆重的木把仪式,真是让我很震撼。长白县的鸭绿江木帮文化,是冰天雪地的木帮文化,是惊涛骇浪的木帮文化,是人间烟火的木帮文化!”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组组长曹保明亲临现场致辞并发出由衷的感叹。

“非遗+景区”让鸭绿江木帮文化传承更有吸引力。在景区与非遗“美好相遇”已成为一种新型的非遗传播形式。长白县将文化主题活动的欢庆互动部分放在了全国4A级景区千年崖城景区。在千年崖城景区,鸭绿江文化木帮传承人和木帮们载歌载舞、热闹欢庆。“推木助行”互动、木帮文化互动问答,木帮人员号子演绎、聚宝盆里分发榆(余)木材、品尝三道传统木把美食、组队“二人抬大锯”争夺“木把之星”称号,新颖生动的活动内容让传承人和木帮们欢欣踊跃,现场气氛热烈、趣味横生。立体恢复了长白山伐木、拖木、鸭绿江放排的自然历史印迹。“非遗进景区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让我们可以把木帮文化展现出来,尽管这次只是我们传承人和木帮们一起欢庆节日,但我相信这样活态的传承是一个美好的开始,今后,我们一定可以让更多人认识、了解、爱上我们的非遗文化,鸭绿江木帮文化一定会更有生命力!”吉林省长白森林经营局党委副书记张林俊说。

“非遗+历史”让鸭绿江木帮文化传承更有魅力。长白县积极贯彻落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制定完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木把文化民间协会管理办法》《非遗长白山区木把节项目传承保护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为文化传承人和传承活动提供政策保障。通过采取祭拜活动现场教学、组织传承人赴外学习等措施,有计划地培训传承人、主祭人、祭拜执礼等人员,为传承鸭绿江木帮文化提供人才保障。积极争取省级非遗专项资金,不断加强与文化企业的协作,多渠道吸纳社会资本持续投入。

近年来,长白县依托山神“老把头”庙和泥粒河湿地木把文化展馆生态资源,开展文化观光游、体验游、休闲游等活动,吸引本地民众和外来游客参与其中,实现了非遗保护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非遗仪式、文化表演在新媒体平台宣传,吸引更多的非遗人……具有悠久历史的鸭绿江木帮文化正在以不同形式和新时代连接共振,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不断涌现出焕新出彩的生命力。

如果说非遗的魅力源于历史悠久、经久不衰,那非遗的生命力一定在于继承创新、薪火相传。今后,长白县将不断探索新路径,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不断提升鸭绿江木帮文化底蕴和内涵,构建独具长白魅力的非遗文化产品,让鸭绿江木帮文化愈来愈焕发新活力。(张雯娟)

编辑:刘雨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