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下午,全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导师培训班结业仪式在吉林外国语大学举行。

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岸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出席仪式并先后致辞。来自各院校的翻译专业教师参加仪式。

高岸明总编辑全面总结了本次培训成果,表示将继续发挥中国翻译协会“译训工程”首批联合培训基地资源优势,持续推进翻译专业硕士导师队伍建设,通过翻译这一桥梁和载体,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为新型全球治理与国际秩序建构贡献中国智慧。

秦和校长在致辞中对本次培训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培训内容丰富、视野开阔,为做好新时代翻译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她表示,学校将借此契机,持续深化翻译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技术赋能翻译教育,全面加强高水平翻译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本次培训是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由中国翻译协会主办,吉林外国语大学、吉林省翻译协会承办。

在为期三天的培训中,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黄友义,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张爱玲等五位专家进行集中授课,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发展,围绕“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培养什么样的翻译、怎样培养翻译人才”这一根本问题,深刻阐释了国际话语建构、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人才培养改革、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培养等重大的时代命题。

参训导师们纷纷表示,专家们围绕智能语音时代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深化翻译理论创新、翻译实践教学、智能语言技术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等学科前沿课题,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学术思想盛宴。下一步,将认真总结培训学习成果,不断提高研究生学业指导水平,为培育“精通语言技术、通晓国际规则、胸怀家国情怀”新时代高层次翻译人才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吉林外国语大学)

编辑:张学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