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吉林分网

焦点新闻 | 今日吉林 | 财经 | 文化

 首页 > 新闻最关注 > 正文

长春评选对外开放40周年十大成就

2019-01-28 10:18   来源:央广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央广网长春1月23日消息(记者于中涛)为纪念对外开放40周年,长春市外办举办“长春对外开放40周年十大成就”评选活动。评选活动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征集、审核初评、专家评审和媒体宣传阶段。
这些成果,有些在我国对外开放中起到了引领和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十大成就”的评选和结果的公布,将激励长春市更好地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宏伟目标。
一、一汽-大众
1991年2月6日,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一汽大众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当时西方对我国的经济封锁,开创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合资的先例,引领了中国工业的对外开放,全面提升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助推了中国实现家庭拥有汽车的梦想。
二、长春高铁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自行培养和造就的国际知名企业,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自主创新、研发出世界最快的高铁、最好的城铁和最优的地铁,产品已出口销售到美国、澳大利亚、巴西、泰国、沙特、阿根廷、埃塞俄比亚、中国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各类车辆达8,900辆,签约额超过120亿(美元)。在海外设有3个研发基地和区域中心,覆盖全球30多个市场区域。年产值300亿元,年利润超过20亿元,是中国实现高铁、城市实现地铁的重要贡献者,是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三、长春合作
民间友好和地方友好关系的建立,推动了中日邦交正常化,长春市与日本的友好交往在中日地方友好关系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本友人和友好团体的推动下,1988年,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助的现代化净水厂—长春中日友好水厂落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个受援的公用公益项目,是中日友好的标志。平均日供水能力可达26万立方米。
四、第六届(长春)亚洲冬季运动会
经国家体育总局和长春市政府的不懈努力,2007年1月28日至2月4日,第六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长春成功举办。此次亚冬会共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报名参加,注册总人数3,071人,是亚洲冬季运动史上规模最大、参加国家和地区最广、参赛运动员和观众人数最多的一届冰雪体育盛会,首次实现了亚奥理事会所有成员的大团圆。
五、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提出,是从“走向世界看长春”的视角出发,着眼于城市国际化建设和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确定的未来城市发展战略。这一战略,规划了长春的国际区域定位,明确了长春为国际区域服务的具体功能。现已形成的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概念、基本理论和建设指标体系,已成为长春市对外开放的理论成就。这些成就将引领长春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国际发展方向,将驱动为国际区域中心服务的产业板块的形成,必将成为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指南。
六、中国长春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
瓦萨越野滑雪是名震北欧、世界规模最大的越野滑雪赛事,培育了2名奥运冠军和无数世界滑雪冠军,推动了北欧的冬季旅游。
七、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1997年,第一届中国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成功举办,长春也由此走上了国际雕塑名城之路。截止到目前,已成功举办19届国际雕塑展。2003年,占地近百公顷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落成,来自216个国家和地区、550余位雕塑家的840多组(件)雕塑作品汇集园中,堪称世界之最。
八、长春电影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中国第一个以城市命名的国家级国际电影节。已举办过的14届电影节,共有近500部外国影片参赛、参展,5部影片获奖,有110多名国际电影界知名人士参加评奖和出席电影节活动,长春成为名扬中外的电影之都。
九、东北亚博览会
东北亚博览会是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推动东北亚区域合作而举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博览会,旨在构建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国家互利共赢、交流合作、竞争开放的长期合作平台。已举办过的11届展会,共有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余户企业、70余万名客商参展、参会,提升了长春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使长春成为东北亚经济发展合作交流的贡献者,扩大了国际知名度,促进了长春市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我市建设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
十、国际友城
自1980年与日本仙台市建立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以来,目前,长春市已与4大洲19个国家的20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城市关系,与27个国家的50个城市缔结了友好合作城市关系。这些友好城市和其他国际友好关系共同构建了长春对外交往的新格局。

责编:王永珍

相关新闻

精彩博文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