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吉林分网

焦点新闻 | 今日吉林 | 财经 | 文化

 首页 > 新闻最关注 > 正文

【守艺】质守初心,用雕刻赋予石头生命

2018-02-08 17:07   来源:吉林广播网    打印本页 关闭

    



    洁白如羊脂、剔透似水晶。古往今来,中国人多以玉石来标榜高尚的气节,从象征着君子风范的配件饰物演变至如今手中把玩的珍品。玉石不仅深深影响着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更成为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打磨玉石如同打磨人性,需要千百次的锤炼才能璀璨生斑。匠人匠心,只为品质而生,从事玉雕近三十年的王卫东,便始终坚守着自己的琢玉之道。
 


    从幼年的一时兴起到如今的全国玉雕类高级工艺美术师,王卫东的玉雕手艺饭一吃就是三十年。就算在聊天,他的右手也不自觉地保持着拿工具的姿势:拇指、食指、中指的三个指头捏在一起,仿佛一把无形的刻刀拿捏在指尖。手掌上深浅不一的伤疤以及指缝中厚厚的老茧,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匠人与玉石相伴、用雕刻赋予石头生命的故事。
王卫东:“伤太多了,你看这个就是角磨机拉的,这手指盖从来没有平过的时候,你看这茧子,扎得最深的点在这一块,抻筋了这个,然后这条口子,这是整个都翻了这个肉”
 


    八十年代初,电视上一则新疆出土了万佛窟的新闻映入眼帘,十九寸的黑白电视画质虽是欠妥、色彩也不够鲜明,但一尊尊层次分明、雕工精细的佛像却在时年九岁的王卫东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
    王卫东:“当时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创作欲望,唉,这些我也能刻啊,就是那种欲望特别强。粉笔我也刻、捡着的化石、包括咱们裁缝划衣服的滑石条那个我也刻,凡是能刻着的东西全刻。”年岁越长,王卫东对刻画材质的要求也更为挑剔,从随处可见的材料进阶为雕刻专用的原石和刻刀,王卫东几乎是倾其所有来贴补自己的雕刻爱好。每每攒够了钱,便一头扎进原石店里。
 


    王卫东:“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到初中,我所有的零花钱全部用在买青天石还有各种各样的刻刀,九岁到十六岁期间吧,我那前我捡铁、捡瓶子、卖点纸,每个礼拜天都去,不买我也要去,就是看完就要吃饭了似的。”二十四岁那年,王卫东正式师从长春玉雕第二代传人李玉生和贾桂清两位大师,从一九九五年到二〇〇六年,整整十一年。繁复而系统的玉雕技艺学习,让他成为了少见的能拿“全活”的玉雕师傅。怀揣着对玉雕技艺的满腔热血,王卫东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工作室,既卖自己雕刻好的成品,也代加工玉料。但万事开头难,起初的弯路并没有少走。
 


    王卫东:“我媳妇说我不管你干啥,你一个月给我交两千,说句实话那前两千块钱没地儿挣去,那几年就是每次冬天一千二百五十块钱采暖费我交不起,有时候管朋友借,有时候管我老丈人借、管我妈借,买菜啥的基本上就是豆腐,坚持大概三、四年吧。”时间又辗转过了四年,乘着长春玉石市场龙抬头的东风,王卫东的活计慢慢多了起来,新客变成老客,老客又带来新客……在长春本地打探手艺好的玉雕师傅,很多人想也不想就会推荐他,在他们眼中,王卫东的双手仿佛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
客户 苏航:“基本上我拿过来的料都比较特殊一点,在别人那可能做不了。到这来,做出来的效果,基本都能达到我的预期。”
 


    玉虽美,可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为了将大自然的造化之美再升华,雕刻是必须的步骤。都说玉雕无异于“刀尖上舞蹈”,稍有不慎,整块玉料就面临报废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雕刻技艺的日臻成熟,王卫东对玉雕的理解也悄然从过去的硬性打磨趋于用心去感受。每当有人问起雕玉的秘诀时,他总是笑着说:要跟玉去对话。想雕玉,先要雕心。
    王卫东:我相信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都是有灵性的。所以说每次下刀之前,我都要好好审透这块石头,摸透这块石头的“性格”。这样就能根据这块石头的性格(雕刻),(使其)有一种蜕变。
 


    虽然做玉雕这个行当已经30个年头,但王卫东仍然自称学生。现在工作室里,已经有了几个不错的苗子,王卫东也会不定时的请来自己的两位老师,给学徒们加课,争取让他们都能拿“全活”。
    王卫东的老师 贾桂清:“这个后背这块这个弯必须要出来 以后做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像这个地方的料多余了可以做什么呢?做个小孩爬在肩膀头上。”
佛像、鸟兽、平安扣……三年来,经由王卫东创作的玉雕作品达千余件,从审石、设计、打胚,再到精雕、抛光等程序,方寸之间,每一个玉雕都喻意着匠人在传承道路上的坚守。
 


    谈及如何将玉雕技艺发扬光大,王卫东坦言自己从来没有铺展过不切实际的宏伟计划,在他眼中,能多培养几个手艺过关的学徒,就是自己最大的心愿。“我学艺的老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玉雕,他们从十六岁到北京学习,现在已经整整一个甲子六十年,我身边有一批为了玉雕事业前赴后继的人,古人的玉石文化流传到今天依然有市场,这是有原因的,对我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老祖宗的玉石文化、喜欢上玉雕,而且能把他传承下去,这对我来说就是最想要的。”千锤百炼,璀璨生斑。一次次的凿击、一滴又一滴的汗水,赋予了一块又一块粗糙的顽石——梦想的温度。玉不琢不成器。王卫东正用一步一个脚印,诠释着这句箴言。(记者:崔潇、王佳尧)

责编:王永珍

相关新闻

精彩博文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