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吉林分网

焦点新闻 | 今日吉林 | 财经 | 文化

 首页 > 新闻最关注 > 正文

吉林省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2017-07-24 15:07   来源:中国吉林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场景回放:

  2015年7月16日至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强调,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努力形成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今年7月17日,吉林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王冰就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关情况进行了介绍。

  据王冰介绍,全面深化改革三年多时间,我省主要改革举措基本推出,改革主体框架基本建立,一些重点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一些多年来没有解决的体制机制问题得到了有效破解。

  到目前为止,共召开了31次深改组会议,审议了154个重要改革文件,推动各领域完成273项改革任务,形成了333个重要改革成果。

  亮点1

  综合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这个领域改革重点推进了简政放权、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国企改革及主体功能区划定、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等。到目前为止共完成77项改革任务,形成94个重点改革成果。

  国资国企改革方面,形成了“1+12”文件体系。

  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先后出台30多个指导性文件。省级行政审批项目由2013年初的592项减少到234项,减少60.5%;非行政许可项目基本实现了“零审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减少38.9%;省级评比达标表彰项目减少47.4%。申办市场主体时间压缩85%以上,全省新增企业比上年增长35%,日均达291户。吉林政务服务“一张网”整体架构建成并开始运行,省市县乡四级政府能上网的行政和服务事项全部上网,运行以来已办理各类事项100余万件,办结时限压缩了69.6%。

  深化市场化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市场监管、金融、司法等30多个部门共同建立了市场主体诚信档案、黑名单制度、市场退出机制,政府定价项目由原有的126个缩减到50个,减幅达60%以上,目前全省97.8%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经由市场形成。

  亮点2

  农业农村改革多点开花

  农业农村改革重点推进了土地确权登记、土地收益保障贷款试点、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扩权强县等改革,共完成了39项改革任务,形成了38个重要改革成果。在全国率先开展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土地银行试点、粮食银行试点。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在物权融资、土地金融改革、信用社改革等方面推出11项涉农金融产品。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已扩大到39个县(市),基本实现全覆盖,经营权抵押贷款额度累计达到10亿元。深化扩权强县改革,2015年赋予珲春市、集安市、农安县三个县(市)部分地级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后,2016年又将扩权强县改革扩大到磐石市等7个县(市),将可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这些县(市),有效激发了县域发展活力。

  亮点3

  民主法制和司法体制改革积极稳妥

  这个领域改革重点推进了司法体制改革、基层协商民主、地方立法等改革,共完成47项改革任务,形成了61个重要改革成果。

  司法体制改革围绕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完善司法责任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推动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方面任务,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先后出台了10个配套改革文件。

  群团组织改革目前已经进入市县两级全面铺开、省市县三级统筹推进阶段,有力推动了群团组织“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体制机制不合理、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的解决。

亮点4

  文化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重点推进了17项改革任务,形成了36个重要改革成果。出台了《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内部运行机制,创新资产监管和评价考核机制,加快资产资本化、证券化进程。制定了《吉林省省属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组建了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理顺了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中央文改领导小组肯定了我省的做法。

  亮点5

  社会体制改革亮点纷呈

  社会领域改革重点推进了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教育、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共完成47项改革任务,形成了58个重要改革成果。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100%全覆盖。

  “大学区”管理改革组建461个“大学区”,覆盖到19个市辖区、598所学校、50万在校生,覆盖率分别达到100%、91%、98%,缩小了校际差距,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首次把农民工服务工作制度化。

  在全国率先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

  亮点6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硕果累累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重点推进了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基层党组织建设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共完成23项任务,形成了24个重要改革成果。出台了《关于省管干部选拔任用纪实办法》,为加强选人用人痕迹管理和监督问责,防止用人不正之风提供了制度保证。出台了《选拔任用省管干部初始提名差额比选的意见》和《规范推荐提名有关工作的意见》,构建了主体清晰、程序规范、责任明确、差额比选、择优提名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机制。

  亮点7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纵深推进

  纪律检查体制改革重点推进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实现巡视工作全覆盖、加强反腐败协调机制建设、增强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等方面的改革,共完成23项重点任务,形成了22个重要改革成果。修订了《吉林省委反腐败协调小组工作规则》,“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涉嫌违法犯罪未作出党纪政纪处分”的进行集中清理、追逃追赃,全省共对4611名涉嫌和涉及违法犯罪“两员”作出纪律处分。进一步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落实三个提名考察办法,规范下级纪委向上级纪委报告线索处置和纪律审查等工作,保证了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落实派驻全覆盖要求,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共组建44家派驻纪检组,实现了对105个省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的全覆盖。

  权威点评

  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特点

  王冰也详细介绍了吉林省全面深化改革的五大特点。

  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做到了“上”与“下”的良性互动。

  三年多来,坚持既依靠顶层设计“指路”,第一时间把中央改革部署变为我省改革行动,又通过基层实践“探路”,充分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充分激发各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保持一致、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

  坚持统筹推进和协调联动相结合,做到了“纵”与“横”的有序对接。

  坚持省委深改组牵头抓总,省委改革办、专项小组、责任部门协调联动,形成了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紧密衔接、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省委深改组积极发挥改革“指挥部”作用,把方向、定计划、抓重点、审要件、促落实,指导专项小组和省委改革办按照职能分工扎实推进改革工作,在“纵”的方向上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持续深入。各专项小组切实发挥改革“作战部”作用,主动对接中央部委,积极组织实施本领域改革,协调各责任部门完成改革任务,真枪真刀攻坚克难。省委改革办主动发挥改革“协调部”作用,加强任务跟踪,及时调度督察,协调专项小组做好各领域改革工作,推进改革高效运转。

  坚持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做到了“点”与“面”的同向发力。

  坚持站在全局高度谋划改革工作,全力聚焦中央安排部署的改革任务、聚焦制约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改革事项、聚焦群众期盼解决的民生问题,既抓住重点、集中发力,又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破解老工业基地体制机制障碍作为改革重点,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增强。把释放创新创业活力作为改革重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财税金融改革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把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作为改革重点,扩大义务教育“大学区”管理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实施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工资制度改革。通过打好这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战,抓住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牛鼻子”,使全面深化改革形成破竹之势,带动了各领域改革整体推进。

  坚持力度大和步子稳相结合,做到了“疾”与“稳”的协调一致。

  坚持以科学的方法抓改革,既抢抓机遇、敢闯敢试,又遵循规律、稳中求进,做到了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一方面,坚定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对有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改革大胆试大胆闯,对妨碍振兴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和体制机制弊端坚决破除。另一方面,注重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坚持稳扎稳打,在“小步快跑”中摸索规律、总结经验、凝聚共识,做到了积小胜为大胜。

  坚持督察、考核、评估相结合,做到了“新”与“实”的高度统一。

  注重创新抓改革落实的方式方法,综合运用督察、考核、评估等方法,强化对改革推进工作的督促核查,确保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密集督察打通关节阻滞,聚焦重大改革事项开展督察,既督方案出台又督举措落实,既督总体进度又督配套跟进。严格考核强化激励约束,实现了改革绩效考核对省直部门和市(州)、扩权县的全覆盖,有效发挥了激励和约束作用。积极探索第三方评估的具体办法,借助第三方力量客观评价改革举措落实情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宣传吉林改革经验和政策举措,进一步扩大了改革的社会影响面,最大程度地让群众知晓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吉网 吉刻APP记者 王小野

责编:王永珍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