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吉林分网

焦点新闻 | 今日吉林 | 财经 | 文化

 首页 > 新闻最关注 > 正文

全国首个自主无网超能有轨电车明年初将在武汉投入运营

2016-12-26 15:51   来源:央广网    打印本页 关闭

    

央广网武汉12月26日消息(记者刘源源 通讯员崔中侠)中国首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网超能有轨电车——“光谷量子号”,明年年初将在武汉投入运营。将对国内外城市有轨电车交通建设产生重要示范效应。

  有轨电车供电方式包括传统接触网和无接触网。传统接触网技术运营可靠;但架空网对城市景观影响较大,尤其交叉路口会出现电线交错的“视觉污染”。

  无接触网包括第三轨供电和车载储能。第三轨供电中的第三轨设在两个轨道中间,与列车上的集电靴配套工作,为列车提供电力。但由于安装在地面,相对危险,尤其雨天,防水防涝性差,一定程度缺乏安全可靠性,为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研发了多种地面供电技术并收到良好成效;车载储能是现代有轨电车供电方式发展方向,即采用超级电容或蓄电池为列车供电。

  所谓无网超能有轨电车,就是没有接触网,避免了通常线路交叉路口上方的电线交错,提升了道路环境美感。所谓“超能”即储存能量强大,是目前运行的无网有轨电车储存能量的3倍以上,是目前世界上有轨电车最尖端最核心的技术。它无须在每个站点充电,仅利用个别站停上下客时间即可快速完成充电,提升车辆运营可靠性,且更环保。

  而超能电容,实质是电化学的深度开发应用,它介于传统电容器与电池之间,是具有特殊储存电能的现代化科技产品。车载储能方式一是选择普通电容,再就是选择电池。高能超级电容,就是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都高。功率密度决定启动加速度;能量密度决定列车持续的运用时间。超能电容在量子号列车上体现在

  整车储存能量47.6度电;以超能电容作为储能元件,为牵引及辅助系统提供电力供应,满足无接触网运营要求;车辆在超员载荷工况下,可脱网运行10公里以上,最高运行速度可达70km/h。

  车辆在正常运营(空调满功率开放)情况下,起始站电容充满电只2~3分钟。中途不会没电。车辆利用终点站折返和中间站站停时间,在设置充电桩的站点利用25秒站停上下客时间即可充电,且制动能量可反馈到储能设备,取消制动电阻,既节约能源,又大大增加了能量利用率,提高车辆运营可靠性。电容使用寿命约10年或100万次。

  即将投入运营的武汉“光谷量子号”车辆全长34.8米,每列车5节编组,最高运行时速70公里,最高可容纳360人。

  列车采用高强度不锈钢轻量化骨架承载结构。车体主体结构采用不锈钢骨架承载焊接结构,满足车辆的压缩载荷EN12663中P-IV级车辆要求,能承受400KN压缩载荷(国外引进的低地板车辆能承受车端压缩载荷200KN),此项技术代表了机械、电子、电气及控制技术在轨道交通车辆应用中的最高水平。侧墙外板、车顶、地板均在不锈钢骨架上粘贴现代化新型碳纤维型材,有效降低车辆自重,与地铁列车在同等运行速度下,节省更多牵引力,降低能耗;全车配备自适应LED照明系统,照明控制系统可根据外界环境自动调节照度,在整车使用LED照明情况下,可节省电量40%左右;空调机组采用变频、模糊控制技术以及智能监测技术,有效实现空调机组的节能效果,节能比例近20%;同时车辆还采用能量回收系统,行车时如遇下坡、刹车路段,能量自动回收,将制动能量转化为电能供车辆使用,避免能量浪费,达到节能效果。

  两列动车组连在一起叫作“重联”,直接目的是扩大运力。地铁线路因为站台施工等原因只能做到预留规划,而光谷有轨电车则预留了加挂装置,当客流量较大、通过加密调度单列车仍不能满足客运需求时,可像动车组那样直接将两列车加挂在一起运营,迅速解决运力不足问题,市民再也不用饱受挤车之苦啦。

  29英寸LCD超大显示屏可展示实时行车动态;WiFi信号车辆全覆盖,方便随时上网;100%低地板设计,车的地板距离轨面仅350毫米,使列车转弯半径缩小,车门出入口无坡度,与站台高度一致,可轻松上下车。轨道可直接在现有马路上铺设,不仅实现与汽车的路权共享,免去系统站台的建设,而且可实现“无站台”上下车,极大方便乘客,尤其老人、儿童和残障乘客。车辆地板从无转向架区域到有转向架区域之间采用缓坡过渡的人性化设计,缓坡角度不超过6度,乘客几乎感觉不到高度差,如履平地。为残疾人士设立专用空间,并配备轮椅固定专用装置;另外车辆转向架采用更加成熟、安全可靠的轮对系统,动力学性能及车辆减震性、平稳性更高,噪音较地铁等交通工具更小。

责编:王永珍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