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吉林分网

焦点新闻 | 今日吉林 | 财经 | 文化

 首页 > 文化 > 正文

杜牧诗《清明》中的杏花村在安徽还是山西?

2019-01-08 10:33   来源:中国吉林网--历史作家    打印本页 关闭

    

“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四海为家。诸葛到处显灵,女娲遍地开花。观音菩萨选美,齐天大圣找不到家。”这首打油诗,说的是各地为了开发旅游资源,而各显神通,纷纷请古代名人“回家”的事。在这些旅游资源争夺中,杏花村无疑是热点中的热点。

 

image.png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去,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风流杜牧的这首诗,家喻户晓。但诗中的杏花村到底在哪,山西汾阳和安徽池州各有各的说法。

  安徽池州方面认为,池州西郊秀山门外有一个杏花村,出现于杜牧那个时期,距今有1300年了。杜牧曾当过池州刺史,在池州呆了整整两年,面对江南杏花微雨的美景,很自然的就写出《清明》诗了。

  池州认为杜牧没有去过山西,不可能写出《清明》诗。有位著名学者编著的《杜牧年谱》中,考证出杜牧详细的人生活动轨迹,并没有提到杜牧到过山西的记载。另外,山西气候干旱少雨,怎么可能会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这种江南才有的气候?

  池州方面认为杜牧在池州时,经常去这里的杏花村游玩喝酒,而池州地处江南,气候非常符合《清明》诗里的湿润天气。明朝有个人叫林古度,他写过一首诗,支持池州说。诗云:郡楼高出秀山门,古迹今时不可论。杜牧当年有名句,独唱城外杏花村。”清朝人郎遂写过《贵州县杏花村志》,也认定杏花村是在池州。

  而有人质疑过池州说。认为杜牧如果在池州当两年官,到处游玩,应该对这里很熟,而不是找牧童问路。另外,杜牧这么大的官,买酒还需要自己去买吗?身边就没有侍从吗?

  对于这个质疑,池州的解释是这首诗是杜牧刚来池州不久写的,对地理环境不熟悉很正常。杜牧为人亲民,更推崇自由,经常一个人微服简从,自己买酒不很正常吗?

  对于池州的质疑,山西汾阳同样有自己的证据。

  山西吕梁汾阳北15公里,有一个全国闻名的酒企,用的就是“杏花村”这个品牌。这种酒起源于唐朝,根据山西的说法,杏花村的村名从出现起就一直没有改过。否定山西说,最有力的就是杜牧本人没有去过山西,怎么能写在山西写杏花村呢?汾阳认为杜牧来过山西,证据是杜牧的《并州道中》以及很多涉及山西的诗文。而这首《并州道中》,就是写于杜牧从北都太原出发,南下去汾阳的官道上,怎么会没来过山西呢?山西还提有一个证据:杜牧的曾祖父杜希望,曾任汾州(西河郡,今汾阳)刺史,死后就葬在汾阳。大诗人王维有诗《故西河郡杜太守挽歌》,写的就是杜希望。作为曾孙,来曾祖父去世的地方祭祀,很惊怪吗?

  汾阳还拿出一个论证:现在山西气候和唐朝的山西气候是两码事。并举例同为唐朝诗人的鱼玄机描写山西景色的诗句“汾川三月雨,晋水百花春。”以及“落花经上巳,细雨带清明。”,“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另外,稍晚于杜牧的诗人赵嘏,也写过“一樽花下酒,残日水西树。不待管弦终,摇鞭背花去。”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其中包括就是山西籍的薛能,温庭筠。

  据近现代的气象学家考证,隋唐时的山西处在气象学上第三个温暖期,北方降水比较多。汾阳方面认为,在气候湿润的唐朝,山西下几场雨,微雨浇透了杏花,很意外吗?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杜牧的杏花村,应该是虚指,不是指某个杏花开放的村庄。杜牧这首《清明》诗广泛流传后,杏花村就成了与酒完全契合的诗境,就如桃花岛一样。

  山西还会反问:杏花村一开始就与名酒有关,其他自称杏花村的地方,有名酒吗?而池州则认为,杜牧所借问的酒,未必是名酒,村酒一样喝的过瘾。喝村酒,反而更能衬托出杜牧潇洒不羁的性格,一定要喝名酒吗?何况,唐朝人喝的主要是黄酒,而池州就有一种黄公酒。

  关于杏花村这个品牌,2010年1月,有关方面认定池州可以注册杏花村的旅游商标,而杏花酒的酒类商标,依然属于山西汾阳那家著名酒厂。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池州可以在旅游界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山西可以在酒市场上打出杜牧杏花村的招牌。

  不过,双方对此判决还是不满意。池州无法打响杏花村的酒品牌,山西也无法借杏花村的酒开发旅游资源。通俗的讲:“酒在山西,玩在安徽”。

  其实,有争议未必是坏事,有争议才有关注。无论是杜牧所说的杏花村,是指山西汾阳,还是安徽池州,或是湖北麻城,都能促进当地的旅游开发。不论杏花村到底在哪里,只要杏花村这个资源都服务于大众,杜牧地下有知,也会含笑九泉。

责编:王永珍

相关新闻

精彩博文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