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12月23日消息 在东北黑土地,丰收后的玉米去了哪里?

隆冬时节,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的健亿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厂区内一片机器轰鸣,两条高速运转的自动生产线上,金黄的玉米经过熟化、烘干、切段、包装、密封,最终被加工成了健康、可口的玉米杂粮面条。

玉米面条生产线(央广网发 周林海 摄)

“(销量)照去年增加了,像出口,每年是一个月是两到三柜,每柜是19吨,但是今年有所增加,今年是一个月都是四到五柜,一柜也是19吨左右。国内市场也可以,基本上吉林省内的是各大(商超)全有咱家产品。”企业负责人白宏说。

除了杂粮面条,小小的玉米在这里还会被加工成自嗨锅、速食面,以更时髦的方式走上市民的餐桌。

种子生产车间(央广网发 周林海 摄)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与粮食产量关系密切。近年来,公主岭市依托省农科院的科技优势,和地处黄金玉米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推动现代种业创新发展,粮食总产多年保持在60亿斤以上,位居全国产粮大县前列。

眼下正值种子加工生产旺季,在公主岭市的吉农高新种子加工车间里,三条玉米种子加工线开足马力,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的忙碌着,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该企业35名工人,每人每天工作十小时,即可加工50万斤的玉米种子。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央广网发 周林海 摄)

“这些种子都是来自吉林省农科院自主研发的新品种,由于抗性好、产量高、密植好在市场深受吉林、黑龙江、内蒙等地农户的欢迎,为粮食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品种支撑。”企业负责人臧宏图说。

据了解,目前,公主岭市持证的种子生产企业共有55家,年均生产经营总量在1.4亿斤以上,其中玉米种子9000万斤以上,占全省玉米总量的45%左右。水稻种子是3500万斤,约占全省水稻种子的用种量在35%左右。

从玉米种植到玉米深加工,公主岭市通过延伸玉米全产业链条,将玉米价值“吃干榨净”,让玉米成功“逆袭”,为“冬闲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记者:郭东隅

通讯员:丁伊雯 周林海 姜雨思

编辑:王永珍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