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吉林分网

焦点新闻 | 今日吉林 | 财经 | 文化

 首页 > 健康 > 正文

开学在即 谨防“假期综合征”

2017-08-24 10:15   来源:央广网    打印本页 关闭

    

长沙晚报记者 唐江澎 通讯员 杨醉文 张维夏 周巧

  暑假已经进入尾声,记者昨日从省会多家医院了解到,暑假结束前的中小学生“就诊小高峰”也如期而至,前往就诊的孩子集中在视力、肥胖、心理等问题。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调整好自己的状态,避免“假期综合征”的发生?昨日,记者特别采访了相关专家。

  象1 暑假视力坐“滑滑梯”

  支招 严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个案

  昨日,7岁的晶晶(文中患儿均为化名)来到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小儿眼病诊室就诊。

  “我们白天都要上班,家里奶奶又管不住他,一天到晚地看电视、玩电脑。”提到晶晶的暑假生活,妈妈十分懊恼。临近开学,晶晶开始觉得眼睛难受,并频繁揉眼。

  经检查,晶晶的双眼已经分别出现了75度、100度的近视。该院斜弱视与小儿眼病专科主任刘新平表示,晶晶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短期用眼频率过高出现的假性近视。

  提醒

  据了解,临近开学,省会各大医院眼科验光配镜的儿童及青少年数量明显增多。不少家长表示,几个月前验配的眼镜,才过了一个暑假,孩子就反映看不清了。

  “过度用眼是导致孩子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刘新平提醒,开学前,家长要严格管控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孩子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控制在1小时以内,每隔30分钟应休息10~15分钟;要让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充足的日光照射能够对近视的发生和发展起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作用;同时,让孩子多观看绿色植物、进行远眺,或热敷眼睛,使睫状肌得到放松,减轻眼部疲劳。

  此外,要提醒孩子在读书、做作业时,应做到“一拳、一尺、一寸”。即身体和桌子要有一个拳头的距离,眼睛和桌子要有一尺的距离,写字握笔要有一寸的距离。

  现象2 孩子暑假期间爆发肥胖

  支招 远离垃圾食品,每天至少运动30分钟

  个案

  “暑假还没过完,壮壮(化名)又胖了5公斤。”壮壮爸爸王先生有些无奈。昨日,壮壮在爸妈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的内分泌二科看诊。

  12岁的壮壮身高1.50米,体重超过60公斤。该院主任赵新兰表示,孩子已经达到重度肥胖的程度,而且双侧乳腺像青春期的小女孩一样有发育的现象。检查结果显示,壮壮的胰岛素激素水平偏高。

  提醒

  赵新兰提醒,夏天是儿童最易爆发肥胖的季节。根据最新调查表明,暑期两个月孩子“长膘”最多可达七八公斤。

  “运动量减少,进食过量,加上过分依赖垃圾食品等,是导致青少年儿童暑假期间快速发胖的主要原因。”赵新兰表示,肥胖已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问题,可直接引起儿童期的内分泌失调,导致患有代谢综合征,还可能引发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使孩子进入成人期后患慢性病的几率增加。

  赵新兰提醒,让孩子远离肥胖的危害,家长要把好关。青少年儿童减肥要从均衡营养开始,把缺的补上,让孩子多吃粗粮、蔬菜和水果,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家长们应鼓励孩子们多运动,每天至少保证3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如果孩子不喜欢用大块时间运动,可以每次运动10分钟,少量多次运动。

  现象3 新学期恐惧症来袭,孩子不愿意出门

  支招 积极关注孩子状态,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个案

  昨日,13岁的浩浩来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门诊。原来,浩浩最近几天吃不好睡不着,想起要开学了就心情不好,连打游戏都提不起兴趣。

  浩浩妈妈回忆,他在进入初一时就对学校环境有些不适应,花了大概3个多月的时间才缓过来,在学习上也遇到一些问题,勉强保持在中等成绩的范围。新学期要升初二,浩浩觉得自己的能力将来读好的高中有些困难。

  该科主任马静博士详细诊断,确认浩浩的表现是因为对新学期的恐惧,心理压力比较大而导致的。

  提醒

  “开学前一周与第一周是‘新学期恐惧症’的高发期。”马静表示,其实,孩子出现“新学期恐惧症”是正常现象。不过,如果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积极调节,也可能引发更深层次的心理问题。

  开学后第一周是出现“新学期恐惧症”的高发期,也是心理干预最关键的一周。马静建议,老师应和家长建立联系,采用协同观察、共同鼓励的引导方式,随时关注学生动态;其次,要搭建学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间的互帮互助,充分建立学生间的亲密友好关系;调动积极心态,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回想上学期的收获,帮助学生放松紧张心情,家长也要将自己的情绪调整到最佳的状态,表现得淡定些,切忌过分关注、事无巨细。

  此外,开学之初,要减轻孩子们的学习压力,不要一味地安排紧张的功课,让孩子有一个逐步适应新学期的过程;家长也要克制攀比之心,以免把压力及不安情绪传递给孩子。

责编:王永珍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