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央广网记者走访数位老兵,抢救性挖掘老兵英勇事迹,全面整理老兵珍贵记忆。即日起,央广网吉林频道特别推出《强国复兴有我·寻访老兵足迹》专题报道,一起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人还未见,远处已传来杨秀友老人高亢的歌声。

身姿挺拔,声音洪亮——这就是90岁的老战士杨秀友。面对媒体一行人,老人精神抖擞,用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同时,还配合着肢体动作,讲述着他亲身经历的战斗故事。

1950年时,杨秀友跟随解放军15军45师148团在贵州与四川交界处参加剿匪作战。1950年底,杨秀友参加了农学会。因为杨秀友在参加剿匪作战的优良表现,于1951年入伍参军。

参军后,杨秀友被调到炮兵团,因为他在武器维护和保养工作中,不怕苦、不怕累,表现突出,获三等功,并在1951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2年,杨秀友随所在部队入朝作战。

军旗下的杨秀友(央广网发 孙艳辉摄)

“当时,由于敌人拥有空中优势,所以很多时候都要夜间行军。同时为了防空袭尽量避开公路或是人行大道,不能开灯,一路上经常要走捷径爬山过岭,越过这座山,又翻过那座山,一路艰难前行,条件十分艰苦。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晚上,志愿军可以说天当房地当床!”对于过去的战斗故事,杨秀友记忆犹新。当时,他和战友们在火炮阵地里用炮衣挡雪霜,睡觉时身下垫的是自己打的草垫,不脱衣服,两个人共用一床被子,互相取暖。有战友因长时间行军而腿肿的情形历历在目,他们没有叫苦叫累,仍然奋勇前进。在入朝后,杨秀友被调到38军112师炮兵团,后又调至16军46师炮兵团。期间,杨秀友获三等功。在这期间的经历,使杨秀友老人对电影《金刚川》中的很多场景有深刻的感受。

“敌人每天都对我们部队的前沿轰炸、炮击。炮弹、把我们的坑道口炸塌了,洞口的水向坑道里猛灌,坑道里的炮弹和粮食很快就要被淹……”杨秀友说,1953年7月,金城战役中,经过二十多天,眼看着战友们冒着敌人炮火搬运二百多发炮弹和粮食就要泡汤……面对这样的情况,杨秀友和战友们就白天挖坑道,晚上搬运粮食和弹药……最终,大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夜里,在远离前沿二十多公里搬运炮弹时,我的副班长安树成被敌人炸弹片把头部崩出血,用救急包捆绑后,又继续搬运炮弹到前沿!”杨秀友和战友们面对在战斗中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他们没有一点退缩,以坚决打击敌人的顽强斗志,打败了敌人。

杨秀友老人现已90岁高龄,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一生都坚守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信念。在退休后,积极发挥余热。在担任绿园军休所第二党支部副书记时,积极关心和帮助支部党员,为各项服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予以有力的支持,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监制:郭东隅

记者:苏高格 李文清

视频:李文清 苏高格 王永珍

部分资料由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供

编辑:郭东隅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