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长春12月3日消息 12月2日上午,吉林省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

吉林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孙廷东在发布会上介绍说,吉林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自今年6月全面启动以来,全省各有关部门按照行业分工,分头落实各系统普查任务,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开展督导检查、实施质量管控等措施,推动各项普查工作落实落地。

到10月底,基本完成了野外调查作业;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厅、省气象局、省地震局根据行业特点,充分发挥省属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力量;省应急管理厅、省住建厅通过加强培训,指导各地发动基层力量、细化组织管理;省政数局、“吉林祥云”也为普查的信息化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环境。根据省普查办最新统计,截至11月底,吉林省普查任务总体进度远超全国平均值,已完成总任务量的77.5%,排在全国前列。

其中,应急、交通、林草、生态环境、水利、气象等6个行业部门内外业调查阶段进度已接近100%,除房屋建筑调查国家将适当延后开展外,其它各项调查类任务将确保在年底前全部完成。

孙廷东介绍说,吉林省是全国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之一,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以及经济建设活动等影响,洪涝、干旱、大风、冰雹、雨雪冰冻、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1998年的特大洪水、2009年的大面积长时间干旱、2013年的松原地震、以及“布拉万”“苏力”“狮子山”“利奇马”“美莎克”等台风引发的局地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都给全省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

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其目的就是要摸清全省自然灾害风险隐患底数,找准自然灾害防治的突出短板和弱项,科学评估全省防灾减灾、抗灾救灾和防范应对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为提升吉林省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综合能力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