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青海国税踏准服务鼓点 唱响民族团结最美和声

2017-03-10 18:17:00来源:青海新闻网

青海新闻网讯   “青海青、湟水黄,三江源头是我家。民族娃、团结花,兄弟姐们是一家。汉藏蒙、回土撒,兄弟姐们把手拉……”这是在青海广为流传的一首童谣。这里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多民族聚集、多文化交融。青海国税作为当地税收工作的主管机关,始终坚持将促进民族团结作为税收工作的主线,以少数民族纳税人需求为导向,把准民族地区发展脉搏,踏准民族地区服务鼓点,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特性的纳税服务新路径,助力筑牢民族地区和谐发展、长治久安的发展根基,唱响了税收服务与民族团结的最美和声。

  青海湖畔,一幅幅高原逐梦的大美画卷,舒展在纳税人心间。少数民族腰包鼓了、生活质量高了是民族地区团结稳定的基石。青海国税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企业分布零散的特点,组建了“双语”宣讲团和“双语”服务团,以“流动大篷车”的形式,挨家挨户,深入青海湖畔的少数民族蜜蜂养殖户家中,深入祁连山脉收购枸杞、蕨麻的少数民族经营户中,面对面给少数民族纳税人讲解税收优惠政策,“手把手”辅导他们如何享受优惠政策。同时,在全省41个国税办税服务厅设立了少数民族语言服务窗口,将藏汉、蒙汉“双语”兼通的干部安排到少数民族语言服务岗,对前来办理涉税事项的少数民族纳税人提供个性咨询辅导服务。并在各办税服务厅增设少数民族文字服务,更换印有少数民族语言的标识牌604块,指引少数民族纳税人办理税收减免等涉税事宜。据统计,2016年国税部门向全省近18万户小微企业纳税人发放了7.45亿元增值税减免、1600余万元所得税减免的税收“红包”,让少数民族纳税人感受到了政府鼎力支持的“温暖”,享受到了政府派发的政策“红利”。

  青南藏区,一条条微笑曲线向两端升级,绽放在纳税人面庞上。热贡艺术发源于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地区,自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热贡风”席卷了整个青南地区,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给当地藏族艺人带来了富足的收入。鉴于当地唐卡制作多以家庭式作坊为主,青海省黄南州国税局为唐卡行业定制了“保姆式”服务,对所有的唐卡经营户进行了梳理,逐户建立了工作台账,指定精通“双语”的国税干部进行“一对一”的管理和服务,通过用藏语沟通交流,及时将与企业有关的税收法律、法规传递给每一个藏族纳税人。同时,为每一户符合政策要求的纳税人讲清国家税收政策,如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确保将政策落实、兑现到位,让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纳税人足额享受税收“红利”。一个个堪称艺术精品的唐卡走出了青海、走向了世界,生活条件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少数民族同胞乐开了怀,也更加坚定了他们维护和谐、稳定、发展的信心。

  柴达木盆地,一项项回归本色的纳税服务,便捷了纳税人办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坐落于柴达木盆地,面积占全省的40%以上,税收收入占全省的近四成,但是人口密度仅为每平方公里1.7人。为此,青海国税有针对性地推出了“双语”动态电话提醒服务,90%以上的少数民族个体纳税人、企业纳税人享受到此项服务。该服务推行以来,准期申报率达到98%,按期缴销发票率达到95%;准期办证率达到85%;各类税务处罚率较推行前降低87%,有力地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了纳税人的一致好评。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大数据技术,将税务登记、税务认定、发票办理、申报纳税、优惠办理等7大类155项常用涉税业务的办理流程及政策依据每项分别制作为一个“二维码”,方便纳税人扫描、查阅、保存,纳税人只需扫描具体涉税业务对应的“二维码”,即可链接到青海国税门户网站后台,该业务的办理流程和所需资料一目了然,免除了少数民族纳税人上门或电话咨询的繁琐,避免了“多头找”“往返跑”,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无纸化的便民办税服务。据统计,该业务推广以来,用户已有8万余人次,点击率达15万余次,纳税人角色回归“本位”,少数民族纳税人来办税,微笑而来,满意而归,夯实了团结发展的坚实基础。

  三江之源,一曲曲和谐发展的欢乐乐章,唱响了服务与团结的最美和声。青海国税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扎实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税收与服务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积极因素。先后制作了“双语”税收宣传动漫,印制发放了藏汉、蒙汉“双语”的《营改增温馨提醒》、《一次性告知事项》、《办税指南》和《文明用语》等资料30余万份,方便少数民族纳税人办税和学习税收政策。同时,让国税干部思想认识回归“本位”,大晒税收执法“家底”,实行权利清单制度,清理涉及我省的税务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61项,仅保留国家税务总局的7项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有效缩短办税时长一倍以上,真正为少数民族纳税人“减负”,赢得了全省少数纳税人的广泛认可和赞扬,税务部门与少数民族纳税人和谐发展的最美和声已经在大美青海唱响。

编辑: 王永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