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

三十年“变”与“不变”的约定

2017-01-16 16:51: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长春1月16日消息(通讯员 李淑娟)“来,同学们,我拉着你们,咱们从这边上车,大家慢点,都不要着急”。

  “军婷姐姐,你又来接我们了,一听声音就是你”。一名视力障碍的女孩循着声音拉住一位身披“沈铁青年志愿者”绶带的铁路工作者,满脸笑意柔柔地说着。

  1月8日8点,长春站“春之约”爱心服务团队11名工作人员联合公交集团62路公交车队,来到了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残疾大学生返程提供“一条龙”爱心助残服务,22名残疾大学生在志愿者的照料下,安全踏上了回家的路,这是这个站坚持了30年的服务举措。

  30年,只是岁月长河中的短暂一瞬。然而对于长春火车站的志愿者和爱心服务室的工作人员而言,却是为长春大学特教学院的残疾大学生们提供“一条龙”服务、兑现“爱心助残”承诺的又一次实践。

  1987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诞生,它是全国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所专门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高等院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的肢体不全,有的耳聋眼盲。每到寒暑假,如何保证残疾大学生平安返程,就成为学校费心、家长操心的大事。长春站得悉这一情况后,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主动挑起了接送残疾大学生返程的重担。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寒,这份承诺从未间断,一担就是30年……

  “我这已经是第四次被车站的哥哥姐姐接送返家了,我让同学在网上帮我订的票,前几天,车站的售票车到我们学校为我办理了取票,我家在山东潍坊,眼睛几乎看不见,我一般暑假时不回家的,平时放假看自己心情,独自回家和返校时我只要打一个电话,姐姐们就接我送我上下车,我也算是车站爱心服务室的常客了,这四年从未为回家发过愁。”来自大四针灸推拿系的盲生王祥甫得意的向记者诉说着。“我是大一新生,刚来上学时父母送来的,他们要回去的时候就特别不放心我放假怎么回去,但听学长们说每年寒暑假都有车站的工作人员来买票和接送,父母的心安了不少,车站接站送站这事在我们院是口口相传的大好事,今天亲身感受,我特别感动。”坐在王祥甫身边的回重庆的邓明亮也抢着和记者说着。

  30年来,特教大学生们换了一届又一届,车站的工作人员也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为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学生提供送票到校、接送到站、背扶上车、列车移交的“一条龙”助残服务依旧在延续,并不断拓展。

  “都接来了,快到里边坐”。这些残疾大学生刚走到车站“轮椅姐”朱立红爱心服务室门口,一位50多岁的工作人员便迎了上来。原来这位铁路老大姐叫王旭,现在是车站客管科的科长,当时她正在候车室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巧的是,1987年特教学院成立时,她正在客运车间担任团支部书记,是当时主要组织和参与者之一,工作这么多年,她说从来没有忘记到寒暑假为这些残疾大学生服务,她把他们实实在在的当成家人,每次看到这些孩子,心里都会被孩子们的坚强感动。她还说那时没有轮椅,也没有电梯,就让年轻的男工作人员背一些腿部残疾的孩子上下车和楼梯,那时更没有流动售票车,她们就到学校用手书写代用票逐一登记分发到孩子们手中。

    时光荏苒,一晃30年,从租用大客车到借用单位班车,到如今的联合公交“专车”、出租车雷锋车队;从休班客运职工义务接送、组织铁路青年志愿者服务到2012年开始“朱立红爱心服务室”专职服务,再到铁路青年志愿者与长春市交通运输系统劳模志愿服务队联合帮扶;从只能接送服务乘坐火车出行的残疾大学生到协调公路客运、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联动……在30年的时间里,长春站为特教大学生们的爱心服务实现了跨系统、跨行业、跨地域的飞跃。而始终不变的,是对残疾大学生们的尊重、关爱、呵护的真诚之心。

编辑: 王永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