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论坛
中广邮箱

加入桌面 | 设为首页 | 天气预报 | 节目时间表 | 网站地图RSS定制

吉林分网

焦点新闻 | 今日吉林 | 财经 | 文化

 首页 > 专题 > 正文

央广评论:曝光虚假大学 更需切断背后利益链

2016-05-27 14:40   来源:央广网    打印本页 关闭

    

2016年高考在即,某民间教育网站近日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全国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据统计,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400多所虚假大学。16-5-2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所谓虚假大学抑或野鸡大学,是指那些编造一个与正规大学相近的名称,以网络教学骗取学费、靠卖假文凭骗钱、根本没有实体校园的“大学”。近年来,由于教育部公布正规大学名录以及媒体广泛曝光,虚假大学的生存空间受到遏制。可年年风头一过,虚假大学就成了“割不完的韭菜”,铲除一茬又冒出一茬。

  虚假大学何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个原因是网络空间为虚假大学提供了“广阔天地”。司法、教育、工商等监管部门面临的一大难题就是:犯罪成本太低而监管成本太高。比如有的虚假大学就是一个网站,IP地址还设置在国外,教育部门鞭长莫及;而公安部门则是“民不告、官不究”;有的虚假大学以校名鱼目混珠,网信部门一时也无法辨识。这样一来,虚假大学虽然“人人喊打”,但可以利用监管“真空”躲猫猫。

  除此以外,虚假大学难以根治,也和全社会“文凭至上”的情结不无关系。虚假大学如同冒牌奢侈品,主要针对两种需求。第一种是想买真货的人。有些高考落榜的学生希望找到一所大学就读,因求学心切碰上了“李鬼”,最终上当受骗。第二种却是知假买假的人,类似那些买冒牌奢侈品的消费者,图的就是省钱又有面儿。虚假大学通过网络手段,配合买文凭的人进行学位查询,去欺骗用人单位。说到底,买假文凭的人是在和虚假大学合谋诈骗。

  清理“虚假大学”,需要监管部门主动作为。教育、公安、工商、电信等部门应加强联动,在信息共享的基础上,让“李鬼”无处藏身。同时,全社会更需要形成合力,破除“唯学历论”的观念。剪断“虚假大学”背后长期存在的利益链,不妨在探索建立公民诚信体系的过程中,将文凭造假等问题列入黑名单,让使用“虚假大学”文凭的人,付出诚信的代价。(撰写:白健)

 

责编:王永珍

中央台简介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我要纠错 |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 版权声明
通信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 中国广播网 邮编:100866
客服热线:010-86093114 400-668-0040 传真:010-63909751
E-mail:cn@cnr.cn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 0102002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版权所有(C) 京ICP证090147号